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资助育人实效,进一步引领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在调查研究中凝聚青春动能,2024年暑期党委学生工作部资助管理中心开展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实践活动。
经过报名遴选与结项答辩,最终共有十三支队伍获评2024年暑期资助宣传实践A级结项。资助管理中心将持续为大家推送资助宣传实践队的实践过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青梦志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资助宣传活动纪实
为大力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将资助政策宣传给更多家庭困难学子,“青梦志行”支教队在支教活动之余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4年暑期学生资助宣传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进行了资助政策宣传微电影的拍摄。
大通县是青海省原十五个贫困县之一,于2019年5月正式脱贫。虽然大通县已经脱贫5年,但是教育资源的分布仍不均衡,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这一问题尤为明显。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孩子面临上学难、学习资源匮乏的困境。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参与了党委学工部资助管理中心发起的资助宣传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为这些孩子送去温暖与希望。
此次活动旨在立聚焦国家教育扶贫战略,深入支教学校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让经济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打消经济顾虑,为偏远及贫困地区的孩子点亮知识的灯塔,助力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
宣传情况
资助政策宣传微电影拍摄
“青梦志行”支教队在支教活动之余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4年暑期学生资助宣传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进行了资助政策宣传微电影的拍摄。
资助宣传电影情节起伏有度,拍摄时还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拍摄进程顺利。支教队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宣传给广大学子,形式新颖生动,便于更好地展示资助政策的效果。
从支教第一天起,“青梦志行”支教队调研组同学就开始编写微电影剧本。在编写过程中,全队成员积极跟进编写进度,并给出富有建设性的编写建议。剧本共分九幕,讲述了家庭困难,面临大学、高中“二选一”困境的文慧、文元姐妹在北京师范大学“青梦志行”支教队到其家中宣传资助政策后重燃上学希望,并在最后分别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和县重点高中,前途一片光明的故事。
在选定角色、拍摄地方面,本次拍摄获得了当地家庭的大力支持。拍摄地选取于当地一家庭的家中,同时父亲、母亲和妹妹角色也由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和女儿扮演,姐姐和队员由支教队员饰演。角色语言在符合剧中人物特征的同时也融合了当地风土人情,提升了微电影的真实性和深刻内涵。
相信未来我国学生资助事业,定会愈加完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资助制度,将资助的春风传遍每一位有志于学的青年学子。
队员感悟
“青梦志行”实践队真切希望用自身微薄的力量,推广宣传资助政策,让教育的触角伸及更远,期许更多人更好地读书、求学、成长,成长为国家栋梁,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古语有云:“扶危定倾,济困解危。”国家和高校的资助政策,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这些政策为无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铺开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康庄大道,使其能够无忧无虑地追逐青春梦想。前往农村学校开展国家和高校资助政策宣传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资助宣传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仅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更让我感受到了爱和希望的传递。
——化学学院 王德才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是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资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这次深入到青海省大通县的资助宣传,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政策背后所承载的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贫困家庭的关爱。我也第一次意识到,渺远、抽象、浮夸的东西无法为孩子们的内心注入足够的能量,他们要面对的是严峻而残酷的现实。他们只有在努力并且获得丰厚的回报后,才会看到生活的希望。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他们的梦想会因国家助学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而更加灿烂地绽放。
——文学院 卢怡璇
针对此次学生资助宣传活动,我们的实践队采取制作微电影的形式,深入到青海省的农民家庭之中。从剧本的写作与修改,到参演人员的确定与排练,再到与当地农民家庭的交流合作,直至最后微电影的完成,每一步都凝聚着队员们的辛勤付出。我们以微电影的形式,非常切合实际地将学校的资助宣传政策展现给当地的人们,尽可能地达到宣传效果。我非常认可这个微电影的意义,并且觉得支教队员们都非常棒。
——化学学院 陈长祺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