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成长“资”养坊
所在位置: 首页» 资助育人» 京师成长“资”养坊
京师成长“资”养坊丨秋季学期育人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量:


京师成长“资”养坊

- 秋季学期育人活动回顾 -


为更好帮助同学们丰富周末课余生活,增强同学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委学生工作部资助管理中心联合校团委,组织学生公益兴趣社团,以“兴趣+能力+使命”为路径,在一站式社区学生社区驿站、北师报亭,每月定期举办京师成长“资”养坊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与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京师成长 “资” 养坊联合师英爱心社、自强社、北师报亭、雁行励学社、民俗学社、音乐剧团、华章汉服社、书法协会等学生组织,共同举办了十余期育人活动。这些活动涵盖能力提升、文化传承、美育鉴赏、志趣培养以及爱心传递等多个维度,以多元发展的理念为同学们照亮成长之路,描绘校园生活的绚丽图景。


砥砺前行新征程

为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惑,自强社开展了“自强互助”结对交流活动,高年级志愿者与本科新生组成一对一结对小组,彼此成长,共同进步。一学期以来,结对小组通过美食分享,拉近心距;以健康打卡,激励彼此规律作息、强健体魄;在校园漫步中,解锁师大建筑与地标的故事;通过共观书影,在思想交流中拓宽视野。本次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结对小组同学们携手跨越学业、社交难关,成长轨迹更加清晰坚实。


1.png

自强互助关键词提取



体验民俗非遗手工技艺


民俗学社和华章汉服社在本学期带来了许多与文化传承相关的精彩活动。

在民俗手工艺体验系列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古老染色技艺的神秘、漆扇制作工序中的古韵、掐丝珐琅传统技法的创新、竹编技艺中先辈的智慧,以及中国结编织中蕴藏的美好祝福。

5.png

同学们的民俗手工活动体验


汉服活动贯穿整个学期,礼仪传授讲座还原华夏衣冠礼仪规范,汉服知识讲座梳理传统服饰千年脉络,从款式演变、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度解析,非遗手作活动则让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到了缠花、绒花等汉服传统礼仪装饰,于指尖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6.png

同学们参与汉服讲座与非遗手作活动



艺术殿堂启心门


师英爱心社在本学期组织了美育工作坊,通过系列电影课程、遇见梵高艺术活动,带领同学们剖析电影场面调度,经典影片镜头拆解等内容,为观影注入专业视角;音乐剧团乐理课程从基础音符起步,随后的音高识别、节拍韵律感知和五线谱读写,帮助入门新手循序渐进推开音乐理论大门,触碰音符旋律;书法协会苏东坡书法漫谈以其跌宕人生映照书法造诣,《寒食帖》临摹体悟苏东坡笔势起伏、情感波澜,在墨香中与古人共鸣,提升审美素养。

1.png
2.png
3.png
4.png

本学期美育课程的光影记录



青春创意绽芳华

北师报亭在本学期举办了与节日、兴趣相关的系列活动,旨在为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注入蓬勃活力。“情暖金秋”活动定格秋日绚烂色彩,让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植物书签珍藏书香时光;“挥扬色彩 绘出青春”活动带领大家在飞盘上自由创作,释放压力、孵化创意;串珠与扭扭棒主题手工活动也让冬日的课余时光盈满趣味与温馨。

5.png
6.png
7.png

同学们积极参与报亭主题活动


助力教育公平

本学期,多个社团也举办了爱心公益活动,于无声处润泽心灵,助力教育公平,彰显校园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担当。

雁行社的“铎音送暖,情系书香”捐书赠书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积极响应,以书籍承载知识,以便签寄托爱心,用知识传递希望,助力儿童成长。在师英爱心社的“我为乡村孩子写封信”志愿活动中,志愿者以笔为桥、以信传情,跨越山川寄去知识见闻、成长故事与暖心鼓励,为偏远山区孩子打开通往外界的窗口。


本学期京师成长 “资” 养坊育人活动圆满收官。在未来“资” 养坊也将继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持续为同学们全面发展赋能添彩,为大家的校园生活带来更多精彩多元的育人活动,丰富青春成长的诗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