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感悟
所在位置: 首页» 资助体系» 勤工助学» 成长感悟
我的勤助故事(一)丨学部院系
发布时间:2025-03-03     浏览量:

亲爱的同学们:

在本学期“我的勤助故事”征文活动中,我们收到了240余篇温暖而真挚的故事。这些文字,承载着同学们在勤工助学岗位上的汗水与收获,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我们从中精选出若干篇佳作,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同学了解勤工助学的工作内容,感受同学们在奋斗中绽放的光芒。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聆听那些关于努力、坚持、温暖与希望的篇章。



郭佩泽

地理科学学部


我的勤助故事


工作单位:地理科学学部

我的勤助故事从疫情时代开始,我因为封控留校过年,那是我独自过的第一个年。那年,由于北京的疫情形势瞬息万变,学校放假放得很早,开学也迟迟开不了,我一个人在宿舍住了3个多月。但校历还式照常执行,在校学生很少,又有很多事务需要用人,就有老师找到了我,问我愿不愿意担任助管,我的勤助故事翻开了第一页。

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疫情时代已经过去了很久,可能因为生活丰富了起来,时间就仿佛就被拉长了。

疫情期间在学工办值过班的人,都知道曾经有过一段怎样的日子。我亲历过很多艰难的时刻,我知道在我们看得见或不见的地方,有多少据理或不据理的力争,有多少通知在上传下达,有多少人被一声令下从睡梦中拉起来,又有多少深夜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我见过面对突发事件的迷茫和无助,我知道没有很多事虽然不完美但已经尽力,我见过面对未知的责任与担当,我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冲锋在前。我见过工作雷厉风行、踩着高跟鞋走路带风的师姐,下班后也会在办公室偷偷抹眼泪,我见过紧急公关时泰然自若侃侃而谈的老师,背后曾怎样的纠结和担忧。我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背后有人在负重前行。

然后我转专业来到了地理,疫情时代也退出历史舞台,在地理的勤工助学,关键词是温暖。学工办公室氛围很好,作为一个I人,第一天来值班的时候还很紧张,战战兢兢不知道该把自己摆在哪,小李老师跟我打招呼带我熟悉工作熟悉人,直到现在我到一个不熟悉的场合还会想起当时小李老师带我做的事,还会下意识地模仿;李骜老师很幽默很会讲段子,值班的第一天的段子“我没有title,我只有抬头纹”让笑点低的我在值班桌前偷偷乐,老师在工作上交代事情认真细致,一件事情会跟我反复确认,确保信息传达到位无信息差,这对我的工作也启发很大,后来我读了一本书叫《可复制的领导力》,其中提到,布置工作需要说五遍,与从李老师这里学到的东西异曲同工;石老师是我的“老领导”了,见证了我在学生会升级打怪的成长之路,永远坚定地包容我支持我关心我,会在得知我生日之后送给我小礼物,会在知道我面对挫折时主动与我谈心,会在我迷茫时候鼓励我坚定做自己,我明白比起具体的事务她更关心我的成长;杨老师在我眼里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看我复习压力大会开玩笑让我开心,向老师请教专业方面的内容时,杨老师也不吝赐教;小余老师是我理想中的样子,开心上班努力工作开心下班,待人接物阳光温暖,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世界都变得明亮了;程老师特别温柔,跟我说话轻声细语,会在我出去送材料的时候在我的桌子上放上一块小饼干,细腻的关心让我感觉甜甜的......回忆起勤工助学的很多个瞬间,这个寒冷的冬日里心里热腾腾的。

开学前与办公室一起拍过开工照,紧张筹备开学事宜,也与219办公室一起加班到晚上七点,得到过办公室的老师们投喂的各种咖啡水果小零食,被宠成一个幸福的小女孩。勤工助学的经历,带给我的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待人接物上的成长,而对我而言我觉得最特别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感觉办公室的老师们像我家人一样,有事会想起我,我像一个在温暖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慢慢培养着我的自信和勇敢的品格,良好的氛围像养料不断滋养着我,身处其中我感受到了价值感和获得感,更让我对地理学部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我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也想让我的家越变越好。



法学院

曹泽钜


小事一件


工作单位:法学院

每一次小小的成长,都伴随着突然背起责任的猝不及防。

九月初选择申请成为学院办公室助管,是我读研生活的开始。一如我之前所料,这并不是一份需要很大精力或技巧的工作,随着打卡机一次次响起,我的几项工作技能很快熟稔起来,但闲暇时候我也会想,这些工作除了劳务之外带来了什么更多的收获吗,好像很难言说。

转折发生在十月份,那天看到助管群内有工作需要但大家都各自有事,我便申请去帮忙。那正是各省选调考试集中报名的阶段,需要审核的材料数不胜数,我的任务是去就业中心取回已盖章的选调报名表,整理后寄往珠海校区。这看上去和日常的工作一样,繁忙又简单。

可事故往往发生在并不具故事性的普通时刻。那沓材料实在太厚,我也实在太欠缺经验,把一份份材料从夹子中生拽出来,正当我感慨这纸张独具一种迷人的坚韧时,啪嚓一声,好大一道裂口脱生在我的手下。

糟糕!当时已经五点多,距离下班不过十几分钟,先不说重新打印、盖章、邮寄要花费的额外时间,单单是想象中老师的责备就已经让我臊红了脸,整理几张纸的小事竟做成这样。那么就将错就错吧?破损的表格又不影响信息承载,没什么关系吧?反正这么多材料,这么多人过手,也不一定就知道是我的失误吧?咬定一个不知道,谁又能说什么呢。

天人交战好几番,我还是被报名表上的“选调”二字刺到了心。我不知道这张破掉的表会有什么影响,一来一回也许就是三五天时间,也许就是报名的失败,也许就是一次难得机会的丢失。选调也是我的职业规划,我不禁想到如果三年后我报名时遇到这样的事会不会气急败坏,不禁想到以后做助管工作会不会常常心有不安,不禁想到哪怕有幸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我是不是也早就埋下了损人利己的种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跑他一趟吧,比起一位师兄师姐的前途,我被说两句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素未谋面隔开了那份责任或愧疚。

后来并没有发生什么故事,一切的戏剧情节都只停在我的心里。我重新打印,跑去盖章,就业中心像两个小时之前一样有序运转着,我颇下了一番决心预备承担的后果只用三秒钟就烟消云散了,所有的材料如期完好寄出。

如果说一学期来的勤工助学工作有什么成长,我想就是担起来了这个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小小责任吧,微不足道,但是弥足珍贵。



张潇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勤以修身,助以成才


工作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的勤助故事,是一段关于成长与责任的旅程。在马院414的办公室里,我学会了在琐碎中寻找价值,在挑战中拥抱成长,在奉献中收获幸福,这份工作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与素质,更让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

我认为勤工助学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没有专业课的研二,由于没有了课程的压力,也不用面临“早八”的威胁,我的日常时间绝大部分都由我自己支配,选择到学院当助管也是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得更有规律。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勤助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也让我在面临复杂的工作中学会了高效处理各种事务,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些技能的提升不仅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了,也培养了我的沟通能力和自立自强精神。

我在学院办公室的工作日常,是穿梭于文件与表格之间,处理着与马院息息相关的各类行政事务,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却如同学院运转的齿轮,每一环都不可或缺。在筹备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时,学院领导寄语新生,师兄师姐们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整个会场都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我手持相机,穿梭于人群之中,捕捉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在我协助老师整理各类奖助学金材料时,我深知每一份申请表的背后都承载着同学们的梦想与汗水,我的细致与严谨不仅是对这些材料的尊重,更是对同学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应,因此我会格外认真地核对每一份材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我协助老师调整了班主任述职报告的格式,让报告更加规范、清晰。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每一个小小的调整,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报告的呈现效果,因此,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学院参与求索学社40周年的庆典筹备中,我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汇总整合了参与庆典的学生名单,并根据其班级进行分车安排,同时我还仔细核对了求索学社40周年庆的相关议程,确保每一项活动都能顺利进行。这项工作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活动,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与魅力。当然,我的工作远不止于此。我协助老师处理学院的日常行政事务,如文件归档、资料整理、配钥匙、送材料、打印复印相关文件、接打电话、收发快递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高效、准确地完成。在学院担任助管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在和学院老师相处、处理学院的各项行政事务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我能更加快速准确地领会老师分配的任务并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段经历培养了我的责任心,也锻炼了我的毅力。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勤工助学体系的受益者,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和学院的关怀,我的成长成才之路也离不开国家和学校的呵护和栽培。“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不惧岁月长”,怀揣着一颗坚定求学的赤子之心,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继续为学院、为同学们贡献我的青春与力量!



社会学院

海佳丽


在平凡岗位上

实现不凡的自我价值


工作单位:社会学院

新学期伊始,我注意到了学院公众号上发布的助管招募通知。考虑到此前积累的助管工作经验,加之新学期学业相对轻松,我投递了报名通知。加入学院综合办公室后,我的日常工作迅速铺展开来:取送办公室资料,接听电话并耐心解答每一位同学的疑问、引导他们高效办理相关业务,协助筹备各类会议以及处理一些基本的财务事项。得益于之前的经验,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各项任务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有效协助老师解决问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日常的忙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之中,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充实的任务也渐渐地失去了色彩。我开始思考,这份工作的真正意义何在?除了技能的提升,我还能从中获得什么?

就在我陷入沉思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了新的感触。在协助筹备学院与中国残联的交流座谈中,我负责整理参会嘉宾的资料并与他们进行对接。座谈会上,残联的李主席分享了他作为一位视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不便与挑战。李主席的话语让我深刻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背后,都藏着他人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努力。这份经历让我开始反思,我的助管工作不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那么简单,它更是一个连接学院与社会、传递温暖与理解的桥梁。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关注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群,用我们的行动去帮助他们,用我们的声音去为他们发声。助管工作虽然看似微小,但它赋予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勤工助学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这些价值。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平凡中寻找不凡,如何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成长。这段宝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处理问题、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技能,还为我提供了一个观察与学习社会的窗口。通过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交流,我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社会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这对于我未来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职业生涯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在助管工作中,我体验到了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意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个人的专业技能与热情投入到更广阔的社会服务中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艺蓉

数学科学学院


和一座山对视的日子


工作单位:数学科学学院

这是我在学院行政办公室做助管的第二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还有完全预料不到的收获。

日常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大体上讲就是协助老师完成日常工作,仔细来说主要包括送取文件、整理文件等。这些工作看上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十分考验我的细心和耐心:扫单子时数清数量、对好顺序,这八个简单的字的背后是后一份文件非常容易被前一份文件上的燕尾夹夹走导致漏掉一份;抄写讲座邀请详情的时候错一个字就需要全部重写;面对两大盒子需要重新整理的纸质文件,需要一份一份贴好写标签;还有近百条需要核对的论文名称和论文标识号码……在眼睛酸手酸的时候我总在心里吐槽:这活儿太难干了,却总在看见文件见底的时候有些许成就感。细心和耐心,助管的工作锻炼了未来生活需要的我的两个很重要的品质。除此之外,在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导下,我学会用了很多办公设备和办公技能,打印、扫描、裁纸、粉碎……于是,我会时不时地窃喜:诶呀,又学了个新技能。

坐在助管的工位上,每天都会见到脚步匆匆的老师,快步地来,快步地走;会见到来喝咖啡的老师,在下班后时不时端一杯咖啡坐下来聊聊我听不懂的研究,聊聊国家大事和家长里短;会见到不同年级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来办公室,或是报销,或是借钥匙,或是因为出国、实习盖章。办公室的日常是忙碌的,但老师们似乎总有办法将忙碌的生活变得有趣,亲手剥皮削好水果分享给所有老师,讲一讲出差时的见闻,发一发带回来的特产,亦或是突然出现的虫子吓到了老师,其他老师安慰调侃几句。时间就是在忙碌疲惫中寻找快乐的过程中一点点流逝。

我的工位前有一扇窗,天气好的时候,透过窗户能看见一座隐隐的山。手里没活的时候,我常常望着那座山和半山腰卷曲的云出神,耳朵里是办公室里老师们交流工作的声音,灵魂似乎飘到了对面的山上,用上帝视角看着这间总是忙碌着的办公室,这间总是在为有教学、科研任务的老师们和寻找未来规划的同学们运转的办公室。有些时候我会自然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规划、论文进度,想起和刚刚来盖章教育实习的刚好认识的师姐的差距;更多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在本不轻松的大四生活间隙放空自己的大脑,静下心享受片刻的宁静,直至一道老师叫我的声音钻入大脑,我的灵魂会心一笑,回归身体,再次走进忙碌的工作和热闹的人间。

我曾问过老师,也查过地图,想知道这座山的名字,但都失败了。所以,我至今也不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就好像我服务过的大多数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们都默默地帮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小事,在很多人的轨迹里留下了一点点痕迹,这种感觉让人很幸福。在这段做助管的时间里,在和这座山对视的日子里,我不知道它的感受如何,但我收获到了很多很多,很享受简简单单的满足和忙碌的快乐。最后,感谢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感谢办公室里的所有老师的照顾,感谢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这么多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