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一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自启动以来,收到了来自北京、珠海两个校区26个院(系)学生的150余件作品。经过院系推荐和学校评审,共有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12件作品获得二等奖,2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用画笔描绘的梦想蓝图,听到了用真心讲述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用行动诠释的助人精神。感谢同学们的勇敢交付和真诚分享!
现在,我们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逐一展示,把同学们的梦想、奋斗、感恩和奉献分享传递。我们期待并坚信,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同学不懈奋斗,拼搏成长,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人生的辉煌。
爱的薪火相传
北京师范大学弘文书院 粟依妮
我总说,我是如此幸运,遇到了一群这么美好的人。
十二岁那年的夏天,我像株移植的幼苗,从山野被移栽到县城的花房。走廊瓷砖折射的冷光里,总能看到我攥着褪色书包带疾走的影子。看着同学们光芒四射、开朗大方,我渴望融入他们,却又害怕被排斥。于是,我只能埋头学习,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
七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班主任找到我,告诉我她为我争取到了一个助学金名额,并推荐我参加一个由资助方举办的夏令营。当我鼓起勇气问及费用时,老师微笑着回答:“一切费用都不用你操心。”
出发参加夏令营那天很热,我们乘坐的大巴停在一所小学门口。大巴停靠的瞬间,十几个身影从树荫里雀跃而出。“行李给我吧!”戴着渔夫帽的志愿者哥哥不由分说扛起我的编织袋,我看着他T恤后面许多手指印图案拼成的大树,在尘土飞扬的乡道上显得格外灿烂。校门口合影时,我的指尖还攥着褪色书包带,志愿者姐姐的手臂却自然地环住我僵硬的肩膀。到现在,这张照片还被我珍藏着,照片上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带着明媚的笑容,环抱着周围的同学,而同学们略显拘谨,眼神怯生生地望向镜头,手脚仿佛无处安放。这么一幅别扭又和谐的画面,是我们故事的开始。
在夏令营里,我仍是蜷在角落的含羞草,但我的同桌却是一个向日葵女孩。当我打算一个人孤独地度过这十天时,是她拽着我穿过蒸腾着饭香的食堂,踩碎水房外五彩的肥皂泡……我们一起选了一节空姐职业的体验课。当老师问谁想尝试时,虽然我很想试一试,但是自卑只会让我坐在下面纠结地攥着手指头。同桌看到我的眼神后,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们两个想要试一试。”我赶紧拉住她,“不要,我不要,我害怕。”“我们两个一起嘛,我陪你呀。”老师也走过来,笑盈盈地看着我,把服装放到了我们面前。我还想拒绝,但她们眼里的光太亮,晃得我来不及再说出“不”。更衣室的穿衣镜诚实地映出我的颤抖。小羽姐姐帮我系领结的手指翻飞如蝶。“抬头挺胸”,她轻点我的后背,“你值得站在光里。”当我们在教室里模拟机舱说着“欢迎登机”时,跟课志愿者小姐姐的快门声竟比心跳更轰鸣……暮色漫过窗棂,抱着吉他的志愿者小姐姐总是在这时来到教室里。“试试看?”她递来的琴弦尚存余温。我的指甲划过钢弦发出错落的音符,那些跑调的音符与晚风中的蝉鸣交织,编织成勇气最初的经纬。
蝉翼般透明的日子里,志愿者们的温柔是浸泡在柠檬汽水里的光。他们会在食堂第三扇窗边留好剥净的溏心蛋,会用新奇的游戏唤醒午后无聊时刻的我们;当立体刻刀在纸面划出第一道弧线时,戴眼镜的哥哥竟为那歪斜的沟壑鼓掌,说这是月牙坠进了银河系。那些被揉皱又抚平的时光里,我们像小树苗般被浇灌着爱的甘霖。
结营晚会主持人选拔当天,我把报名表折了又展。礼堂后排的暗影中,小羽姐姐突然出现:“记得你第一次说话都不敢看人眼睛吗?”她晃着手机里我们穿着空乘制服的照片,“现在的你已经是会发光的人了。”我鼓起勇气,坚定地递交了我的报名表。尽管最终我没有成为主持人,未能站在那个闪耀的舞台上,但这次经历赋予了我最为珍贵的东西——面对挑战的勇气。原来勇气从不需要聚光灯认证,当蝴蝶在暗处第一次振动翅膀,整个盛夏都为此簌簌作响。
那短短十天像是有魔法,彻底改变了我。在这里,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与自由,无论进行怎样的尝试和犯错,都不会受到责备;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会迎来热烈的掌声和鼓励。
回到学校后,走廊的瓷砖上,我的倒影不再瑟缩着肩膀。当我在辩论赛念稿时,当我在文艺汇演跳舞时,总会想起那些身影如何用十天时间,教会一株怯懦的植物向着太阳拔节生长。原来每个灵魂都藏着光的火种,需要的不过是另一双手小心捧护的暖意。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弘慧是一家专注于乡村教育地基金会,其宗旨是“让每一个乡村孩子有尊严有担当地融入社会”。那次夏令营的真正名字是“弘慧乡村训练营”,旨在引导乡村孩子熟悉乡土文化,提升自主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认识自己、发掘兴趣、建立自信。而那些志愿者来自五湖四海,利用暑假时间无偿为我们开展训练营。一颗爱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了。
五年后的盛夏,我再一次回到了弘慧乡村训练营。风掠过斑驳的廊柱,将时光卷回五年前那个同样闷热的午后——那时我还是蜷缩在角落的受助少女,此刻却成了别着志愿者胸牌的老师。
像当年一样,在四溢蝉鸣间,我们迎来了一群怯生生的孩子,接过他们磨旧的帆布书包时,掌心传来记忆的温度,那年也有双温暖的手为我卸下沉甸甸的忐忑。合影时刻意侧身让镜头聚焦孩子们的脸庞,就像曾经有人悄悄把光让渡给阴影里的我,镜头下留下了我们和他们故事的开始。这一次,我走上了讲台,望着台下的他们,像在看当年的自己。同样懵懂、羞涩、期待的眼神,同样被我笑着邀请回答后的退却,同样被我鼓励后的勇敢——有人低头躲避对视,却在同伴发言时偷偷挺直脊梁;有人绞着衣角退却,被点名时却迸出清泉般的嗓音。我看着像我当年一样的他们,在这个暑假绽放着属于他们的花朵。
结营那天,我的信箱塞满了纸条,“姐姐,我们乡村孩子,就像一朵稻花,小小的,从来不会被人注意到,风一吹,摇摇晃晃,好似要折掉了。但是,你们却让我们被看见,让我们更自信,你教会了我在摇晃里也能跳舞”“姐姐,你总是能与每个人和谐相处,这是令我羡慕的,希望我也能像你一样,打开自己的心,与不同的人交往。”“姐姐,你是一个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我也要像你一样地勇敢。”那天,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原来我的声音也能成为别人的光。”
之后,我加入了由弘慧大学生自主发起的公益组织——弘联会,成为了弘联会枝桠间的新芽。弘联会主要为乡村学生提供服务,旨在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来缩小乡村孩子与外界的信息差:“逐光计划”将学长学姐们的星火引向山野,“高考志愿帮”化作导航的灯标,编撰《致慧寄语》的深夜,字字句句像在田垄播种希望,两万三千多份季刊穿过雨季与霜降,那些被小心安放的期许,正在山野间长成新的年轮……
而那1035小时的志愿服务是时间赋予我的成长:善行100劝募时被拒二十三次仍微笑递出传单,那位折返的阿姨留下带着体温的钞票;毕业生供需会上,目睹腼腆的侗族男孩终于递出简历时,他耳尖泛起的霞光;99公益日的日日公益行动,看着屏幕荧光里浮现的每一串数字都在诉说命运转场的可能……
如今立在时光的滩涂回望,方知善意原是长明的灯盏,而爱是薪火相传。当年托住我坠落的那簇光,此刻正在我掌心跳跃成烛。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