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所在位置: 首页» 育人成效» 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挥墨逐光】丨助学•筑梦•铸人 | 作品展示(二十七)资助相伴,走出大山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量: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自开展以来,收到了来自北京、珠海两个校区29个院(系)学生的近110部作品。经过评委老师评选,共有五篇作品被评选为一等奖,十二篇作品被评选为二等奖,十八篇作品被评选为三等奖。

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用画笔描绘的梦想蓝图,听到了用真心讲述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用行动诠释的助人精神。感谢同学们的勇敢交付和真诚分享!

现在,我们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逐一展示,把同学们的梦想、奋斗、感恩和奉献分享传递。我们期待并坚信,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同学不懈奋斗,拼搏成长,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人生的辉煌。


资助相伴,走出大山

作为一个在西南贫困山区出生长大的孩子,对于国家的各种资助政策我十分熟悉,同时,我也心怀感激。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资助金额并不大,但对于时下的我来说,每一笔都是无比珍贵的。

来听听我的故事吧。

一直记得我和妈妈一起卖梨子的记忆。那是在暑假,家里的梨子成熟了,妈妈决定背去镇上集市卖。从家里去镇上至少要走两个小时,为了赶上早市,五点钟就得从家里出发。于是妈妈只得在头一天下午去山上把梨子摘回来,为了防止梨子坏了,还得把它们平铺在堂屋地上保持凉爽通风。第二天早上四点妈妈就要起床把梨子再一个个放到背篓里。一切准备好之后叫醒我一同出发去卖梨。五点的村庄寂静极了,无边黑暗之下,妈妈的手电筒透出唯一的光,走在路上,仿佛世界上只有我们两个人。

走出村庄,路的两边都是黑压压的山林,时而传出一两声鸟的怪叫,我紧紧抓着妈妈的手,一刻也不敢放开,偶尔往身后一瞅,只见黑色一片,往远处蔓延。

走了两个多小时,天渐渐亮了,路上开始有了来往的行人,我们也到了镇上。妈妈支开了摊位,开始售卖。说是摊位,其实就是一个背篼,一个簸箕,把品相好的梨放在簸箕里展示,以便吸引顾客。

这一背篼梨最多也就卖个三四十块钱,却要耗费妈妈整整一天的时间,从早上四五点,到第二天下午,我和妈妈守在小小的摊位前,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日头起来再落下。

正因如此,我从小就知道了每分钱的来之不易。因为家境贫困,从小到大我得到过各种资助,国家助学资助,社会人士的资助,林林总总的各种资助数不胜数,在我的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

我从学前班开始在镇上生活,一直到初中去县城。那时候,大姑在镇上医院工作。医院给每位职工分配了宿舍,是两间小小的房子。大姑把宿舍让给了奶奶和我们几个孩子住,这样就省去了一大笔住宿费开销。我们祖孙四人住在两间十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生活拮据,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爸爸妈妈也都没有稳定的工作,一个月只有200元的生活费。因此,学校每个学期700元的贫困生补助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巨款。靠着这700块钱,我可以买一双质量好的鞋、一件暖和的毛衣、一餐大方的晚饭……因为这些钱,我可以更安心地上课,不用为如何用100块钱撑完两周而焦虑。

滴水之恩,汇成涓涓细流,养成江湖浩荡,使我不惧风浪。

高考结束,我如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大学,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见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见过的人和事,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大二的时候,我和室友一起报名了“圆满假期”活动,主要是为家乡或者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送一些学习用品和运动用品,比如书籍,彩铅,画纸,羽毛球,篮球。我带着这些礼物回到了自己长大的村庄,将它们分给了村子里几个家境贫寒艰难的孩子。当我将礼物一一交付到他们手中,看到他们欣喜的面容时,心中也不由得感到一阵温暖。

我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我接受过国家,社会的资助,使得我能够在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从贵州的十万大山走到北京,走到珠海,而长大的我也算没有辜负这一切,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得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