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所在位置: 首页» 育人成效» 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挥墨逐光】丨助学•筑梦•铸人 | 作品展示(十八)不同的世界,相同的信念
发布时间:2024-06-14     浏览量: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自开展以来,收到了来自北京、珠海两个校区29个院(系)学生的近110部作品。经过评委老师评选,共有五篇作品被评选为一等奖,十二篇作品被评选为二等奖,十八篇作品被评选为三等奖。

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用画笔描绘的梦想蓝图,听到了用真心讲述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用行动诠释的助人精神。感谢同学们的勇敢交付和真诚分享!

现在,我们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逐一展示,把同学们的梦想、奋斗、感恩和奉献分享传递。我们期待并坚信,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同学不懈奋斗,拼搏成长,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人生的辉煌。


不同的世界,相同的信念


自打记事起,我就生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因为我天生双耳听力损失高达100分贝,属于听力一级残疾,听不到外界的一丝声音,世界于我而言如一潭死水般幽静,静谧而遥远。我的故事,是一段掺杂着孤独辛酸的、荆棘遍布的、充满坎坷与艰辛的旅程。

小时候,父母为我配上了助听器,虽然能听到声音,但还是远远不及正常人的听力水平。由于听力障碍,年幼的我无法感知自己与他人声音的不同,也很难分辨各个音节之间的区别,更无法感受到声音中语气与情感的变化,这导致我反应迟钝、看起来非常“愚笨”、说话十分怪异…  

小学时,同学们对看起来格格不入的同龄人会毫不掩饰地本能排斥。故意搞小团体式的孤立,在背后用“聋子”、“哑巴”等词汇大肆嘲笑,更有甚者聚集多个小伙伴们用针一遍又一遍扎我。问其原因,得到的回答只是: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

然而,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与期待,他们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感知世界。他们告诉我要观察并记住他们发音的舌头位置、口腔变化以及喉咙的抖动;找不到玩伴,他们就用零食、玩具去吸引其它小朋友陪伴我;听不清课堂上的内容,他们就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给我讲解;有人在背后议论我,他们就站在我面前霸气地怼回去,并告诉我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做好自己足矣。他们的坚韧与乐观,是鼓励我坚定前行的不竭动力。

九岁那年,我不小心摔跤导致双耳残余听力大幅度下降,我的心情变得非常低落,世界彷佛灰蒙蒙的,没有一丝色彩。性格变得无比暴躁,时不时发脾气、摔东西。那时候父母的陪伴、主治医生手写的鼓励话语以及隔壁病床小伙伴们的欢笑成为我灰色世界里为数不多的色彩。后来父母为我植入了人工耳蜗,我又重新听到了声音,尽管恢复程度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但却如天籁之音,给我的世界又重新洒满了阳光和色彩。我感恩科技的力量,让我有机会接触和理解这个世界;我感恩父母,他们的无私付出让我有机会去追逐梦想,抱着与正常人相同的信念,他们的爱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如今我是一名国家安全专业的博士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报效国家与社会,造福更多的人,同时也希望在业余时间能帮助更多像曾经的我一样面临听力困难的人,用我的知识和经历,去传递希望,让他们拥有相同的信念。

励志,让我从不同走向相同;感恩,让我懂得珍惜每一次机会;自强,让我不断超越自我;担当,让我明白责任的意义。这就是我,一个在无声世界里倾听生活、寻找人生信念的听障博士生。我将继续前行,用我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无论面临何种困境,都要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