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所在位置: 首页» 育人成效» 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挥墨逐光】丨助学•筑梦•铸人 | 作品展示(十一)山路泥泞,花香为伴
发布时间:2024-05-29     浏览量: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自开展以来,收到了来自北京、珠海两个校区29个院(系)学生的近110部作品。经过评委老师评选,共有五篇作品被评选为一等奖,十二篇作品被评选为二等奖,十八篇作品被评选为三等奖。

 

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用画笔描绘的梦想蓝图,听到了用真心讲述的动人故事,感受到了用行动诠释的助人精神。感谢同学们的勇敢交付和真诚分享!

 

现在,我们将对获奖作品进行逐一展示,把同学们的梦想、奋斗、感恩和奉献分享传递。我们期待并坚信,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同学不懈奋斗,拼搏成长,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坚定的信念铸就人生的辉煌。

 

山路泥泞,花香为伴

 

   “奇妙师生缘,成长引路人”

  2009年的一个夏天,华头小学迎来了一群新老师,也是在这天,我遇到了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杨老师。她来到三年级唯一的班级,走上讲台,并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热情地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老师流露出怀揣着梦想的自信神情,台下的我感到羡慕和喜悦,就这样我们开启了这段师生缘。

  杨老师十分突出的教学能力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在她的教导下我们的语文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我也很喜欢她的课,让我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甚至在她的影响下尝试写一些诗和小说,她也时常鼓励我写作。师生之间的相处让我感受到她是一位重感情,并且十分关注学生情感和成长的老师。毕业之际,她亲笔写下了一封致全班同学的信,并为每位同学复印了一份,这封信现在还珍藏在我的盒子里。老师还会分享她的成长经历,面对家庭的重担、自身的病痛,老师依然坚强乐观,热爱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练习音乐和舞蹈。老师的细腻和温柔、乐观和坚强,对我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也想成为同她一样柔和但又坚毅的人。

  我的家乡是一座云上小镇,周围是连绵的山,不时被云雾笼罩。当时的我与小伙伴们玩耍于青山溪流,穿梭在竹林青松间。父母辈文化水平有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但也时常念叨“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那时,我未曾想过外面的世界如何,待到升学的年纪,从杨老师口中听说县城的中学开始招生,鼓励我们要走出去、多尝试。此前,大多数孩子都留在我们当地的中学,很少有孩子去县城读书。

  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我与爸爸商量去县城参加招生考试,那时有很多乡里乡亲劝阻爸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哪读书都一样。”爸爸不以为然,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始终觉得外面的机会更多,对我的历练更大。爸爸带着我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越过了一座座山,来到了县城一所口碑不错的学校。懵懂的我走进了比家乡更大更美的校园,走进了考场……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我和家人焦急地等待着录取结果,但我们也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到了公布录取结果的那天,同我一起参加招生考试的同学告知我,我被录取了!让我尽快去领通知书。于是爸爸和我才急忙坐车到县城,见到了招生办的老师,核对之后确认我确实被录取了。那一刻,喜悦的泪水充盈了我和爸爸的眼睛……

  杨老师在我升学这件事上起到了重要影响。正是因为老师的鼓励、爸爸的支持和我的努力,我得以走出小镇,走出大山,进入县城的中学读书。

 

“良师益友陪伴成长之行,国家帮扶助力逐梦之旅”

  在县城读中学时,由于家庭困难,我们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有了政策的支持与保障。那时候我高的中班主任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他努力为我争取社会资助、申请伙食减免。在国家政策帮扶、老师关心、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我顺利度过高中生活,同时还认识了一群相互扶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学业上遇到挫折时相互开导。与老师、同学朝夕相处的场景,以及那份纯粹美好的情义至今都让我铭记于心。

  高考前我开始思索自己理想的大学和未来的职业选择。当时,在我的家乡已经有很多人家放弃耕作,许多田地都丢荒了,由于农民们很难从农业中获得收益,为了养家糊口纷纷离乡打工。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孩子,也是土地的孩子,民以食为天,搞好农业才能让我们端稳手中的饭碗。身边的所见所闻让我产生了报考农业专业的想法,亦为此默默努力。高考时,原以为发挥失常,待看到成绩时却是惊喜!我满怀热情地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农学作为第一志愿专业,可是阴差阳错被第三专业志愿生态学录取了。入学以后我曾产生过转专业的想法,可是在逐渐的学习中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的基础,这似乎并不违背我最初的想法,或许我能从生态学专业的学习中培养出新的热情与想法。

  进入大学校园的我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同时祖国的脱贫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年,实现了全面脱贫,我们家也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然而国家并没有因为我们摘了帽子就撒手不管,为了更好巩固脱贫成果,国家在政策上依然给予我们大力的保障,本科期间我还受到了国家的教育扶持,解决了我在学费和生活费上的困顿,让我能安心地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

  时光如白驹过隙,很快迎来了大三备战考研,我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态学作为奋斗目标。考研是一个孤独的旅程,不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为我引路,需要自己搜集信息、做学习规划、执行学习任务。不巧的是,我在开展毕业实验时经历了失败,需要从头再来。我在老师的指导和同窗的帮助下开展了第二次实验,暑假期间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也都投入到了毕业实验中,备考也就此搁置了。实验带来的压力和疲倦、备考搁置以及落后于他人所产生的焦虑,使我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然而焦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暑假结束,告别了第一阶段的实验,我努力调整心态,慢慢地进入了备考状态,此后每天都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规律的学习。备考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之处,首先是对于陌生的专业知识,由于本科课程很少涉及动物学的内容,因此这部分的专业课复习对我而言具有极高的挑战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我开始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中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检验。通过观看往届视频课,我对知识点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尝试使用思维导图,运用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绘制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十分缓慢,我也怀疑过这种方式真的有用吗?在极其有限的备考时间里,我花费了近一个月才完成了这项工程,事实证明这样的内化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其次是心态上的困境,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于我而言是一个优秀的学府,另一方面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甚至觉得上岸机会渺茫,也会幻想我的竞争对手比我更优秀和自律,这使得我陷入了自我否定。但是我内心又不愿服输,仿佛在呐喊“我一定可以”。春种秋收,春天的我只管努力耕种,收获果实本就是秋天才做的事,春天哪需要管秋天的事呢?

  心态的转变让我能够沉下心来学习,直到临近考试疫情管控放开,许多考生被感染了,不巧的是我也在考试前夕发高烧了。躺在床上的我很痛苦,一边是新冠感染导致的身体不适,另一方面是担忧身体状况的焦虑。万幸的是,仿佛我的身体也知道这场考试对我很重要,一路坚持下来。考试结束后的我躺在床上感叹道,“这下也算无愧于自己了”,然后沉沉睡去……

  最终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新的生活、追逐新的目标。

 

“沿路花香为伴”

  一个山里的孩子从小村庄走出,到县城、到省会城市、再到祖国的首都,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追逐新的目标,这便是我来时的脚印。一路走过来有许多双无形的手掌托着我,其中一双手是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另一双手是父亲的支持和爱、还有一双手是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情谊。

  记得有一次回到母校看望老师,杨老师曾对我说:“你虽然是不幸的,但又是万幸的。”细细想来,尚在襁褓中就失去母亲的陪伴确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家庭条件也很困难。但一路走来,有父亲的爱和全力支持,有陌生人的善意和帮扶,给我的人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当然,我更深切感受到,生于此中国、成长于此时代的“万幸”。我要做的便是接受遗憾,珍惜来自身边之人的关心和帮助,并以此为力量让自己更好地成长。

  走过的山路或许泥泞,但一路有芳香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