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哲学学院的2022级本科生,汉族,预备党员,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现在处于大三学年。我来自一个普通、平凡而又温馨的家庭。尽管经历了许多挫折与挑战,我始终保持乐观,敢于追梦,自强不息,用自己积极努力的姿态去追求想要的人生道路。
蒙以养正,果行育德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自强的信念是浇筑出披荆斩棘的进步之路不可或缺的根源。在校期间,我接连获得小米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竞赛一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奖、社会工作奖、一等奖励性助学金、勤工助学优秀个人等荣誉,上一年度综合成绩排名为本专业第一名。
我始终注意将知识视野转化为素养能力,拥有多段社会实践与科研项目参与经历。我主持立项国家级本基项目“制造真实:王安石《洪范传》诠释与被诠释研究”,参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李韬教授项目一项,获得第三十一届“京师杯”教育学赛道三等奖与第三十二届“京师杯”社会学赛道三等奖。论文入选教育部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论坛获奖论文集即将发表,文学作品投稿发表于《大学生》2023年第11期。在奋斗路上,我始终坚持“师大生”的本色,打造“师大人”的亮色,凝聚“师大魂”的底色,笃行终日,不负韶华。
旁行不流,行健不息
作为一名人文学子,我坚持厚积薄发。厚积,体现在我勤奋刻苦,积极跨选多学科课程,广泛阅读各类人文经典,获得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读者之星”(本科生借阅量第一名)以及第十一届“陈垣杯”大学生历史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薄发,体现在我勇于拓展自己的边界,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为院系与学校争取若干荣誉。我先后获得第一届北京市全民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冠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二等奖(队长)、挑战杯铜奖(主持)以及校内竞赛奖励十余项,获评竞赛一等奖学金。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立足于扎实的学业基础之上,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将所学转换为回馈学校与社会的尝试,获评社会实践奖与2023年北京宋庆龄故居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我累计主持寒假调研两项,两项跨专业调研成果获京师杯三等奖;参与暑期实践三项,均获校级一、二等奖。其中,前往青海刚察的生态研学教育实践,我们精心设计,在当地教育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开展,并得到新华社、国家林草局等二十余家党政媒体单位的报道转载,研究成果及相关提案得到仙湖旅投有限公司的验收采纳,获评社会实践奖;前往海南的黎族竹木乐器保护实践被共青团海南省委评选为“优秀项目”“优秀团队”与“优秀报告”。
我也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先后担任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班班长,第三十四届北京师范大学校学生干事、小组长、部门负责人,先后获评社会工作奖与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现为第十届哲学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我曾连续出任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北京师范大学“风云杯”辩论赛辩题委委员,作为工作人员参与或负责全国高师未教赛、风云杯、风云论坛等数十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岁月悠悠,磨砺成珠,我以不屈不挠之志,雕琢内心,使之温润如玉,坚韧似铁;征途漫漫,笃行致远,我以坚定不移之步,丈量前路,使之繁花似锦,星光熠熠。”正是凭借着这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挑战的无畏拥抱,我在奋斗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成就了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自我。展望未来,星辰大海,广阔无垠,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炽热的激情,继续砥砺前行。在追梦的路上,每一步都踏得深沉而有力,向着那片闪耀着希望与梦想的星空,无畏地扬帆远航,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