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科科,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2017级直博生。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目前在张强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土壤水文和遥感水文学等相关研究。
阴雨过后,彩虹依旧
我来自河南省的一个贫困小村庄(范庄),自打有记忆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业生活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我一直认为,这就是人的一生。我们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很少,刨土寻食式的生活仅作果腹,生活清贫且简朴。我有一个一直是我的榜样并让我们全家自豪的姐姐,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我的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他们心目中,读书识字是最有出息的出路,只有读书识字,有了知识与文化,才能做大事。所以,尽管家境贫寒,仍节衣缩食,坚持供姐姐和我读书。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在北京师范大学这样知名的高等学府学习,我是幸运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我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入学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这一年的研究生阶段,在导师张强教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思维训练,培养科研技能,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短短一年内,已完成六篇英文文章的撰写。虽然学术研究期间不分昼夜,无假期,无周末,但我非常享受这种充实的生活。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我深深爱上了科研,并享受着新的科学发现给我带来的无以言喻的快乐,同时,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了我的责任与担当。虽然入学以来,我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同时收获到同学们的友谊和认可,但是我知道未来的生活、科研都充满了无限的艰辛,未来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我仍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骄不躁,以自己的万丈豪情和毕生精力投入到土壤水文的科研工作中。有一份付出必有一份收获,至今,我已在SCI期刊发表4篇论文,其中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Top期刊,IF=4.61)发表文章1篇;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Top期刊,IF=3.38)发表文章1篇,同时被评为封面论文;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IF=2.321)发表论文1篇;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IF=3.1)发表论文1篇。合作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地理科学》、《水利学报》(EI)共2篇文章。另有一篇《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Top期刊,IF=4.61)文章已返修复审中,一篇英文文章完成撰写。另外除了参加老师的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一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一项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由于成果突出,该课题提前一年进行了结项,并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被评为“优秀资助课题”,并获得了该项目的追加资助,另外又主参两项该类课题研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 精细时空尺度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洪水响应机制及未来洪水风险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草原煤电基地生态用水优化配置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韩江下游水污染应急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招标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链分析及断链减灾模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并进行一项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权的申请。成果产多多样,并注重研学并用,希望及时地将自己的前沿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
积极进取,勇争上游。研究生入学以来,先后获得各种奖项。2018年10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2017-2018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11月会议论文在2018年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中获评为中国水论坛2018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2018年10月会议论文在“2018年灾害风险科学前沿论坛暨自然灾害学和公共安全科学研究生论坛”中被评为金奖;2018年7月论文被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录用,并为该期封面论文;2018年5月获得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青年学术论坛“研究生杰出学术海报奖”。入学之前也获得了各种奖项,如第九届全国水利优秀毕业生;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奖励项目;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山大学逸仙励志奖学金;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八七经地奖学金”;第五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创先争优”公益社会实践奖;中山大学panasonic育英基金奖学金;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入选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等等。
海乃百川方成海,共享合作求双赢
除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外,还广泛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以及野外实地考察工作。国际交流:2018年7月22-30日应泰国国家气象局的邀请前往清迈,对气象局工作人员就气象数据在洪旱灾害中的应用进行培训,之后对清莱、帕尧等地区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2018年8月06-12日前往加拿大魁北克参加IGU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年会并做学术报告。国内交流:参加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18年灾害风险科学前沿论坛暨研究生论坛,参与会议的会务组工作并做学术汇报,同时会议论文评为金奖;参加2018年第十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并做学术报告;参与和田河流域河道耗水及水平衡模拟与生态输水项目实地考察,先后前往乌鲁木齐、和田,然后横穿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对和田河进行调研,至阿拉尔、阿克苏等地;参加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青年学术论坛学术海报展示,并获得“研究生杰出学术海报奖”;参与组织2018届亚洲科技减灾大会;参加2017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北京)并做报告;参与自然资源学会年会(呼和浩特);参与第十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大连);参与组织第十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广州)等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之中觅真知
为了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和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先后前往多家单位进行实习,如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华南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实习期间,参与多项工作,包括海南省山区性洪水风险评估项目、贵州省取水许可规范化管理项目、新疆乌伦古河洪水风险图绘制项目、吉林省吉林市生态红线划定项目、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创业洗染有限公司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项目等等。考虑到专业的特点,我们不仅要将自己投身到实验室和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将自己投身到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实际工作中。前前后后,去过国内的很多地方,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田、阿拉尔、阿克苏等;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西安;辽宁大连;上海;江苏苏州、常熟;云南昆明;广东广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韶关、肇庆、潮州、汕头等;湖北武汉;贵州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遵义、黔西南州等,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了能够按时开展项目,组织团队成员半夜一起租车前往潮汕地区,在车上大家并没有休息,而是在讨论如何开展项目、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为了获得可靠的资料,天一亮大家就沿着韩江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和田河,我们买了干粮,找了当地向导,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沙漠公路对和田河进行实地调研,尽管路途波折、环境恶劣,但我们为了妥善完成任务,不顾烈日骄阳、不顾风沙肆虐,一路前行;当然这种实地考察有很多,考察期间会很累很辛苦,可能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我们始终不气馁,不放弃,收获了知识、快乐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尽管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仍然不忘团结同学,服务班级、学校和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机构,承担社会服务。先后加入国际水资源协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中国水利学会等学术团体,希望能为它们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了能服务党支部,让党支部建设的更好,积极竞选党支部生活委员,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被推荐担任党支部副支书,也被大家评选为团代会代表。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竞选成为2017级博士班生活委员,后续将持续为博士班建设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期间参与和组织过多次党支部和班级活动,如参与组织4.22世界地球日公益活动,带领大家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公众宣传环保知识,向大家介绍目前国内国际面临的环境问题,鼓励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低碳绿色生活,来改善地球的自然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等等。同时积极承担团队的日常事务,包括财务报销、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国际交流事务、日常出差等各种事务的办理,每天至少要花费一般时间放到处理这些事情上。还积极参与学部和研究院的各种组织活动如专家学者讲座的会务工作以及会议的会务志愿活动,如积极参与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18年灾害风险科学前沿论坛暨研究生论坛的会务志愿活动、亚洲科技减灾大会的会务志愿活动等等;前前后后,共参与数十场学术讲座的会务工作,并撰写新闻稿。本科期间公益活动累计时数为268小时,包括淇澳岛海滩拯救活动、珠海香洲蓝天小屋志愿活动、中大五院看望生病孩子、澳门海关送温暖活动等等;积极组织公益活动,在第五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创新争优”公益社会实践中获得三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漫漫直博五年路,需要我们勇敢地走下去,但追求卓越又怎能只局限在这短暂的五年呢?一个人的成就和价值,不是去追忆曾经的辉煌,而是着眼于现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忘仰望星空。尽管未来的路可能充满曲折和艰辛,但我仍将坚定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中,致力于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至于科研,我将时刻关注相关前沿研究动态,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学术素养,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科研,解决领域的前沿问题。生活中,我将继续秉持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多多参与到学校、社会等的公益活动中去,用微笑和坚强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向社会传递更多的爱和正能量。这里不是我自强之路的终止,而是我自强之路的继续。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