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励志公益大讲堂
暨“弘扬正能量,奋进新征程”
四川残疾人励志宣讲活动
为提升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党委学生工作部资助管理中心3月21日下午举办“励志公益大讲堂”,邀请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弘扬正能量 奋进新征程”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四川省驻京办相关负责同志,及来自学部院(系)的近200名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现场聆听感人事迹,共同汲取奋进力量。
活动现场,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成员刘敏、叶莹、博史尼撒、张琳馨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与奋斗故事,生动讲述了直面困境、逆流而上的生命历程,表达了对党和政府关怀扶持的感激之情。
从“5·12”地震废墟中重生的刘敏,用坚韧与信念书写了生命的奇迹。地震致残后,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考入四川大学,以综合成绩第一保送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勤工俭学并投身公益事业。毕业后,她毅然返乡投身基层建设,用实际行动反哺故土。十余年间,她先后荣获“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40余项荣誉,成为新时代青年自强奋进的标杆。
豆蔻年华却因病致残的叶莹,以信念为刃劈开命运桎梏,在中医药领域踏出一条光明之路。她将病痛淬炼为济世之志,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参编《中医诊断学》等10余部学术专著,以精湛医术治愈病患身心;三尺讲台上,她化身育才薪火,培养近百名中医人才,获评“四川省自强模范”。从轮椅上的求学者到医学领域的开拓者,她始终坚信:“追光者终成光,以心火照亮的人间路,必有回响。”
视障手风琴演奏家博史尼撒,九岁与手风琴结缘,仅凭触觉与乐感精准驾驭琴键,在无光世界中开辟出壮阔的音乐疆域。他考入大学深造,登上国际舞台演奏,更创办手风琴中老年艺术团、开设幼儿园公益课程,用音符搭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从“看不见世界”到“让世界听见”,他让黑白琴键化作生命的调色盘,以音乐为眼,在黑暗中勾勒出绚烂的精神图景。
自幼听力障碍的张琳馨,5岁开口说话、12岁佩戴助听器,却以超常毅力完成学业,更将非遗钩针编织淬炼为人生突围的利刃。大学毕业后,她在当地残联扶持下创办“琳馨钩针编织工作室”,以指尖艺术为纽带,累计培训带动200余名残障人士、困难群众掌握编织技艺,实现就业增收。其参与的“青融创·幸福里”项目获评“人民阅卷·十大市民点赞项目”,个人更荣膺成都市“百姓学习之星”称号。
专题报告会令人感动、引人深思,为北师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激励北师大学子以坚韧逐光而行,在时代的潮涌中铸就无悔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长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学生资助帮扶,选树优秀励志榜样,积极构建特色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施资助育人励志实践工程,开展励志公益大讲堂,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优秀代表、朋辈榜样学长等开展公益讲座,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淬炼品格,提升能力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张琳馨,一位听力二级的残疾人,却在非遗钩织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作为成都市青白江区琳馨钩织工作室的负责人,她不仅自身技艺精湛,更将这份技艺化作温暖的火种,通过线上线下 20 多期培训,为 600 余人次的残疾人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她深知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却从未被自身的残疾所束缚,反而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爱心,去帮助更多与自己处境相似的人。她的课堂,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的鼓舞,让那些在无声世界里徘徊的人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声方式和价值所在。她频繁参展各类商贸交易会、文创集市,用作品向世界宣告残疾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无声的力量,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她用钩针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编织出了无数残疾人的美好未来。只要心怀希望,拥有热爱,便能在生命的舞台上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她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让生命在拼搏中熠熠生辉。
——物理与天文学院双肩挑辅导员 薛明珠
今天我非常有幸到现场聆听了四川省残疾人宣讲团的宣讲,他们身残志坚、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意志令现场很多师生落泪,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在这么多宣讲人的故事中,都有一个出现在他们生命里,给他们带来关爱和鼓舞的人,那就是他们的老师。一个好老师的出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而如果没有这样的老师出现,那他们的人生将面临怎样的黑暗?作为一名资助辅导员,今天的宣讲更加激励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为同学们保驾护航、驱散黑暗,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去追寻更美好的明天。我想,我们的这份努力和关爱,也终将被同学们不断传递,待他们成长为“四有”好老师,走向社会,也会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文学院学生事务助理 颜文彬
正如宣讲中提到,我们很多人对残疾人群体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而他们也不是不行,而是不方便。通过宣讲,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深入地接触到了他们的世界,明白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们在常人所不曾经历的逆境中,勇于挑战、敢于克服的态度和行动也深深激励了我,也让我认识到,同作为有理想的、有担当的社会成员,他们与我们并无不同。此外,作为将从事教育领域的我们,也应当在未来教育工作中给予这个群体更多关注、关怀和理解。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研究生 刘缤遥
在本次宣讲中,我数次热泪盈眶,既为生命的坚韧所震撼,也被信念的光芒所照亮。刘敏老师从汶川地震的废墟中涅槃重生,扎根基层传递人间温情;叶莹老师将命运的苦难淬炼成"接纳、生长、学习、感恩"的人生哲学,在讲台上倾情浇灌学生成长;彝族青年博史尼撒虽双目失明,却以手风琴奏响生命乐章,用音符触碰世界;张琳馨突破听力障碍的壁垒,以钩针为笔在非遗画卷上勾勒理想图景。面对命运的桎梏,他们用自强不息的姿态和永不言弃的执着拓展着生命的维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愿将这份感动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学习宣讲团成员的奋斗精神,以同样的坚毅与勇敢,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答卷。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 李颖兰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