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开展了第一期心理资本培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同学中反响热烈。为了让活动惠及我校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顺利应对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压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11月2日至23日,第二期心理资本培育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期展开。本期活动共吸引了来自12个院系的19名同学报名参与,分为四次线下团体辅导进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实践模式探索提供了有效思路,使参与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抗压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心理资本。
11月2日16:00第一次团体辅导在教七502开展,本次活动主要让同学们相互认识并建立团队意识,活动共分为五大板块。首先是“自我介绍”——带领人夏翠翠老师组织同学们围坐成一个圈,让大家用彩笔写下自己愿意被称呼的名称,再依次进行自我介绍。然后是“介绍优点”——两个不相识的人一组,借助具体实例互相介绍自己的优点,两组合并成一个四人组,互相介绍自己的搭档给另外两个人认识,介绍对方的三个优点。结束后,四人组派一名同学在大组分享和介绍自己的全部小组成员。同学们在相互介绍的过程中自我剖析了闪光之处,也发现了他人的优点,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气氛愈发融洽欢乐。在接下来的“循环沟通”环节中,夏老师又让大家重新寻找没有过交集的人,先后分享了喜欢的一部电影、一件近期发生的尴尬的事情、一件令自己自豪或有成就感的事情。在活动中,同学们都开始习惯并乐于与陌生人进行分享,而“陌生人”也变得越来越少。最后,老师通过一个“生日排序”的游戏帮助大家确定了分组,并在分组后进行“团队建设”,每个小组完成起组名、选组长、制作队旗、编一句小组口号的任务并进行最后展示。同学们在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
第二次活动在11月9日举行,主题是“悦纳自我”。夏老师先让大家两人一组,确认角色,一人A,一人B,呈现双岐图形的素描图,然后呈现双岐图形——老人和少妇。接着让大家讨论先前的看法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并指出内在的自我会影响我们看到外在事物。最后提出了积极视角的重要性——当你的焦点在于资源上,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多的心理资源。接下来,同学们在组内分享了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用更多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专业学习,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与幸福感,也从他人的分享中认识到了不同学科的有趣之处。
11月16日,开展了第三次团体辅导活动。本次活动首先进行了性格测试——夏翠翠老师在黑板上呈现性格测试题目,通过计分的方式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分数在坐标轴上的点和所属类型。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测试结果,并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测试结果和预期的评价是否一致。最后相同类型的人形成一组进行组内讨论,分析自己的缺点、在工作中和人际交往中需要什么、在工作中的特征、在工作中的冲突以及在工作中如何与其他三种类型的人合作等问题。通过积极的参与和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都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发掘了自身性格中更多的优点,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意识到如何更好地发挥性格优势、弥补性格弱势等。
11月23日是本期辅导的最后一次活动,老师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了自己的励志故事,这些“励志故事”内容丰富,真实感人,给自己和他人都传递了正能量。大家讲着自己的故事,听着别人的故事,不时给予惊叹与夸赞、作出思考与探讨,或开怀大笑,或潸然泪下,每个人都在分享中变得立体而鲜活,每个灵魂都展现出自己的可爱与有趣之处。分享过后,老师让大家围成圈,轮流坐上中间的“热椅”,由其他同学依次与其面对面地说出他/她身上值得欣赏和感激的特点,大家在“互相夸奖”的过程中收获着欢笑与感动,受到了安慰与鼓舞,学会了赞赏他人、也接纳自己,更加坚定了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在活动的最后夏翠翠老师对整期活动进行了总结,每位同学也用一句话概括了参与活动的感受,对主办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对能够参加活动、遇到这样一群有魅力的小伙伴、学会倾诉、倾听、相互学习与鼓励而感到由衷的感恩,并在留言卡片上表达了自己对这个团体想说的心里话。最后,老师与同学们集体合影留念,活动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要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把关注点放到学生的优势和强项上,而不是仅仅关注或强调其心理弱势与短板,这是看待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也是本次团体辅导设计的初衷。连续两期的团体辅导活动为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次活动也对之前的活动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今后学校还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陆续举办更多期团体辅导,努力探索出可供推广的实践模式,让更多大学生从中受益。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
BNU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