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所在位置: 首页» 育人成效» 透过学生资助看中国
【挥墨逐光】| 苔花也学牡丹开
发布时间:2023-05-06     浏览量:

苔花也学牡丹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题记

你有观察过阴暗角落里的苔吗?那是一粒粒为灰砖披上绿衣的顽强生命。虽然微小和不起眼,但当一丝光透过砖缝投射进来时,它们也会如牡丹般怒放,更会散发出同样“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耀眼光芒。

在某个岭南小镇里,我就是一粒苔米。童年时期,我最熟悉的两个词便是“独眼龙”和“卖废品”。一次意外中,我的母亲眼球破裂,哪怕花光家中积蓄,最终也只剩下了空荡得可怕的猩红色眼眶。

尽管我竭尽全力在心中筑起一道墙去掩藏这一切,但事实告诉我这无济于事。除去周围人混合着嫌恶与好奇的打量目光之外,贫穷的家境也像是墙上密密麻麻的蚁穴,稍稍一动便让我的自尊心彻底溃败。小学二年级时,我总是班上最晚离开的那个。因为我要等同学和老师都走后,趁着夜色和刚结束了楼盘清洁工作的妈妈一起到学校的垃圾房里捡废品。岭南夏天的晚上依旧酷热,垃圾将腐未腐的味道混合着空气中的湿气令人作呕。垃圾房里有好几个竹筐,装满了白天各班扔进去的塑料水瓶。我需要将塑料水瓶倒干、踩扁、装袋,而妈妈则赤手从小山般高的垃圾里翻找纸皮、旧书等可以卖钱的废品。有一次,我因为差点被同学发现而闹脾气,妈妈刚好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个褪色的音乐盒。“ 阿女乖,帮妈妈分担一点。这个当作礼物奖励你。”尽管16年过去了,我却依旧记得那个塑料音乐盒上印着的小熊维尼,也依旧记得2007年时卖一斤塑料瓶子能赚五毛钱,一斤纸皮能赚七毛钱。就是这几毛、几毛的纸币,换来了家中白菜汤泡米饭的晚餐。

这就是我的童年,充满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苦楚。但幸运的是,国家政策如光一般照亮了我身处的角落。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学校提供助学金都减轻了家庭地负担,也减缓了父母衰老的速度。考上重点大学、绩点排名专业第一、担任学生干部、写作比赛获省一等奖…渐渐地,我发现人生也正在慢慢开出一朵属于我自己的牡丹,展露出与众不同的美。后来,我每次看到卡里的补贴金额时,心中都会被难以直言的情感填满——有感恩,也有愧疚,更有决意。感谢国家的助学政策,它为如苔米一般的我插上一双隐形翅膀,把本来使劲踮脚也看不到高墙外风景的我,变得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欣赏远方的海。我也常为自己只接受恩泽却不做出回馈而感到羞愧。微光虽不语,我自不敢忘,我迫切希望自己能从一名受助者成长为一名助人者,为仍在角落里瑟瑟发抖的人捧来一束光,并告诉他们:“别害怕,要相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真的做到了!在距离岭南三千公里外的青藏高原的山谷中,也有一粒粒苔米。他们扑红的脸蛋记录着生活的不易,清澈的眼神展露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是的,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能想到回馈过往帮助的方式,便是去西部支教,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三时,我以西藏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林芝市,担任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这里,我亲眼见证国家助学政策照亮边疆孩子的求学梦。学校的荣誉墙上,能看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熟悉名校。“当地牧民子女可以在学校吃上国家提供的免费午餐,考上了内地西藏班后能免除学费并获得在外地读书的生活补助。这些政策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让更多的孩子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校长的这些话和不远处的朗朗读书声相互交织,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背起行囊的身影。支教期间,我还遇到了一位名字寓意为“智慧海洋”的语文课代表,她文字中的灵气常常让我惊叹。一次课后,她来办公室找我,怯怯地问道:“老师,师范大学离西藏远吗?以后我也能像你一样在那里读书吗?”这两个问题看似轻飘飘,实则重重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我激动地回答:“当然可以!你要记住这句话——‘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这是你的梦想,那么它肯定就会实现!”不知道她是否听懂了袁枚的《苔》,但我能看出她脸上闪过了一丝雀跃。离开西藏的前一天,我收到了一些班上学生写的信。“庞老师,我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师。未来见!”看到落款处熟悉的名字,那一瞬间,我强忍许久的眼泪终究还是落下,而曾经许下的诺言也再次在耳畔响起:

“大家好,我支教的目的是努力让西藏孩子们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

2022年,我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学科语文研究生。在这里,我再次得到国家助学政策的庇护,减轻了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的负担。同时,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能为之奋斗一生的决定——将国家的恩情铭记于心,学成之后再次到西部支教。为什么?因为我想做一束光,照进每一个阴暗的角落,让每一粒苔都知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未来,光照亮的地方,必有一群独特的小花,昂头挺胸地怒放。